(相关资料图)
请点击最上方企业管理关注,免费订阅好文
☀我们致力于做价值的传播者,欢迎您加入!
☀请将企业管理置顶或标星,方便查阅!
作者: 帆书 ·落落 来源:帆书 原樊登读书( ID:readingclub_btfx) 最近,年轻人去寺庙祈福、裸辞修行的新闻越来越多。 前脚刚在小红书上刷到90后女生的:“裸辞后,我在弘法寺做义工”;后脚又看到新闻里,寺庙门口拜佛的年轻人大排长龙。
(图源小红书,侵删) 网友们开玩笑说,“在上班和上进之间,90后选择了上香”。
但联想到北大天才僧人柳智宇还俗的事,这种短暂的寺庙之旅真的能为我们带来解脱吗?
12年前,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放弃了麻省理工全奖,在众人惊诧的眼光中遁入空门;而12年后,他再次石破天惊地选择了还俗。
他表示,自己固然在寺庙的生活中得到了很多。 但与外界接触的减少让他觉得,“人是在关系中间才能有更多的快乐的。”
(图源微博,侵删) 如今“内卷”的环境,我们固然需要寺庙这种尘世庇护所,以及烧香拜佛带来的“心灵按摩”。
但这终究是短暂的, 大多数人更需要把自己抛入尘世,进行“遇事修性,遇人修心”的终身修行。
被问起为什么想去寺庙修行,很多年轻人的回答都是:想离生活里的破事儿远一点。
讨厌的同事,精神pua的领导,永远干不完的工作,回不完的消息……
而寺庙清幽的环境、恬静和缓的节奏,恰好能人得以远离尘世的喧嚣,得到休憩和放松。
有人会选择在寺庙短暂小住,让灵魂得到洗涤。
但其实, 真正核心的并不是去寺庙的行为本身,而是心上的修炼。陶渊明的《饮酒》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只要内心平静,身处闹市,也能自得安宁。
更何况对大多数人而言,我们无法彻底躲避尘世中的纷纷扰扰,只能在一件又一件的事中磨练心性。
晚清名臣左宗棠,年少时曾 经历三次会试失利。 旁人的冷眼、外界的嘲讽,几乎要把他淹没。 但面对这些以及仕途的灰暗,他没有就此停滞,而是转向研究经济、军事、地理、水利等经世致用之学。
最终,他凭借丰富的学识步入仕途,在后来平定太平天国、兴办洋务、收复新疆中铸下赫赫威名。
与左宗棠有相似经历的,还有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
新东方转型的那一年,俞敏洪已经60岁。 看着自己苦心经营30年 的商业帝国,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这个60岁的老人没有逃避,而是坚定地带着员工转型,终于在新的领域再次涅槃重生。
生活就是如此,正如王阳明所说: “人须在事上磨,做功夫,乃有益,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每个人都会遇到想跟生活说句“我不想干了”的时候:
可能是一次次费心修改,依旧被领导打回的报告;
可能是疯狂投递简历,回应却寥寥无几的绝望;
可能是人到中年,家庭、事业双向施压的委屈。
但我们没有选择,也无法逃避, 心性上想“能扛事”,生活中就得多“磨”事。
当外在的境遇无法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当你的内心愈发强大,外界的一切,不过过眼云烟。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人际关系定律: 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圈子,遇到讨厌的人概率都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无论是职场中的恶意针对,还是生活中的三观不合,即使我们躲开了一个讨厌的人,也很可能会遇到另一个。
如果说生活中的破事,磨练的是性子。
那遇到讨厌的人,我们要修炼的就是心。 北宋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初到偏僻之地,苏轼内心萧索苦闷,整个人就如同他词中所写: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
他当然可以对皇帝心存怨恨,对陷害他的同僚暗自咒骂,但他知道这样做,他的境遇也不会改变。
要想让自己心中不苦,只能苦中作乐。
于是他游山玩水、凭吊古迹、躬耕陇亩、饮酒赋诗,在青山绿水间,心境也变得开阔淡然。
在一次游览沙湖的途中,突然天降大雨,同行者都狼狈不堪, 但苏轼却写出他此生最为豁达的一首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此时的苏轼,已经找到了自己内心的节奏,外界的一切都已经无法打乱他。
即便是之后被贬去更偏远的惠州、儋州,他也能泰然处之,甚至在死前留下的绝笔中,将自己的不顺视为功业: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面对职场中的抢功、排挤,生活中的嫉妒、诋毁, 有的人会抱怨世界变坏了,或宽慰自己换个圈子就好了,但新的恶意依然会以更丑恶的面目卷土重来;
有的人会奋起抗争,或是用对方的方式报复回去,但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变成了恶龙。
真正的强者,是知道如何将逆境转变成人生的机遇,将讨厌的人变成武装自己的铠甲。而这,就是心的修炼。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而在社会中。”
换句话说, 人生就是道场,红尘就是修行。寺庙中焚香祈祷、诵经叩拜,固然能让我们感受到短暂的宁静。
但对我们来说,更现实的,是如何在喧嚣的尘世摆渡自己,如何在看似无意义的人生中找寻意义。小说《世界尽头的咖啡馆》中,咖啡馆的员工麦克 曾经 和 千千万万平凡普通人一样。
每天被工作、生活、学习、锻炼压得喘不过气来,疲惫得没有时间体验美好,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
终于,他决定辞职,在旅行中寻找内心的节奏。 而他也在美 得不像人间的海上日落之下,领悟了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旅行结束后,他来到这家咖啡馆工作,将自己走出迷茫的故事讲给来到这里的人听。 在治愈别人的过程中,一步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或许就像加缪所说: “生活,从来就不是易事。”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自我怀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经历痛苦,不明白每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仿佛受到惩罚的西西弗斯,每天将巨石推上山顶,又看着巨石滚落。 日复一日,无用而又无望。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未必。
正如《西西弗神话》中所说: “幸福和荒诞是同一片大地的孪生子,两者是分不开。”
而内心的修行,就是将一体两面的荒诞转变为幸福的过程。
工作中的坎坷,也可能是晋升的阶梯,跨过它就能看到更高处的风景;
感情中的背叛,也可能是有毒关系的淘汰,离开它才能获得健康的人生;
生活中的诋毁,也可能是对我们远远优胜的亮点给出变质腐烂的肯定,利用它就能找到未曾察觉的宝藏。 当西西弗开始享受上山的路,推石上山就足以充实一颗人心。 承认吧, 生活本就没有意义,是我们的行动,才赋予了它意义。
英国小说家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写道: “无论负担多重,如果只需背负一天,任何人都能做到。 无论工作多难,如果只需努力一天,任何人都能做到。 如果只活一天,任何人都能够生活得甜美、耐心、纯粹并且充满爱意,直到太阳西沉。而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红尘中的修行或许不易,但也从未被放弃, 希望我们都能在尘世的修行中,找到自己真正的意义。 让每一本好书,陪伴你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