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探讨情景线索任务中注意选择与关联阻断的关系
文|章鱼哥
编辑|比奇堡
在视觉搜索过程中,个体在重复场景中搜索目标的速度比在新异场景中更快,这一现象称为情景线索效应。
(相关资料图)
尽管以往大量研究 采用经典的情景线索效应范式对其特征和机制进行了相关讨论 ,但是这些研究都是基于慢速呈现场景的方式开展。
目前尚不清楚情景线索效应在早期发展阶段的特征和作用机制。
因此,下面通过将情景线索效应范式与“快速”呈现场景相结合的方法对上述问题直接进行考察,以此进行了两项研究。
研究采用快速呈现搜索场景和情景线索效应范式相结合的方式以考察情景线索效应在快速呈现和慢速呈现下的特点和加工机制是否存在差异。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首先是 缩短呈现时间以测试快速呈现场景是否可以产生情景线索效应。
其次是 通过仅重复局部场景以及引入后掩蔽刺激的方法来探究快速呈现下获得的情景线索的主要来源及其发生阶段 。
最后通过设置两种颜色的项目子集来考察选择性注意的作用,即 任务无关场景中情景线索效应的缺失是源于注意阻断还是学习阻断过程。
以往行为研究表明,在后续测试阶段200毫秒的呈现时间内,被试可以成功提取情景记忆,但是学习阶段中的呈现时间不受限制。
实验1表明,被试可以在500毫秒的时间内有效地学习情景信息,这表明情景线索可能在搜索过程的早期出现(在500毫秒之前)。
实验2的结果也证明,呈现时间限制在300毫秒内的整体反应时显著低于呈现时间延长到2500毫秒时的反应时。
这一发现与之前行为研究中发现情景线索的时间进程较慢这一结果形成了对比。
例如,Kunar等人发现, 搜索斜率在重复搜索场景下比新异搜索场景下要浅,但这只发生在整体搜索耗时较长且反应速度较慢的情况下 。
另外, 重复场景和新异场景在搜索项的数量变化时的搜索斜率没有差异 。因此,他们得出结论,情景线索效应可能出现在加工的“后期”,即反应选择阶段。
相反,研究提供了早期行为增益的证据,这与神经生理指标反映空间注意分配早在场景呈现后100~200毫秒之间发生是一致的。
因此, 情景线索有可能影响“早期”的目标选择阶段。
也就是说,情景线索的出现是因为被试通过将重复场景中的干扰物位置与目标位置联系起来并学习了这一情景规律,从而提高了任务的搜索效率。
原始情景线索范式表明,被试在视觉搜索任务中内隐性地学习目标的重复布局,该情景线索可以提示 目标位置从而提高后续遇到重复场景时的搜索性能。
因此, 通过干扰物寻找目标的过程对于情景线索效应是至关重要的。
有趣的是,有证据表明,仅仅重复目标象限内搜索项的位置所产生的情景线索效应与重复全局场景时的效果相当。
在Brady和Chun的研究中, 只有目标的邻近位置被注意并学习,这表明情景线索效应依赖于目标的局部场景。
然而,实验3发现,仅重复目标象限内的干扰项位置在300毫秒的呈现时间下不能产生情景线索效应,这说明对快速呈现下场景信息的学习并没有整合局部信息。
此外,在实验4中,情景线索效应在视觉后效被后掩蔽所阻断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产生,这表明被试能够在短呈现时间内学习空间场景。
结合实验3和实验4的结果,我们可以推断被试在快速呈现下会优先学习全局场景并采用全局搜索模式。
在研究中观察到的300毫秒左右的行为增益与之前的神经生理学证据一致,即 ERP的N2pc成分在重复场景中比在新异场景中更显著。
也就是说,先前的研究发现注意在搜索场景开始后200~300毫秒的重复场景中可以有效地被分配到目标的位置上。
然而,200ms显然不能保证被试识别目标的位置并将注意转移到目标上。否则被试的平均反应时应该比之前不限制搜索时间的研究中所报告的反应时要快得多。
基于我们的结果, 300毫秒足以学习和提取全局场景信息。
此外,我们认为 被试可能首先处理全局场景,然后将注意转移到目标附近的局部场景。
因此,N2pc成分可能会反映出对全局搜索场景的注意引导,而不是对目标的确切位置或附近位置的注意。
关于其内在的搜索机制的一种解释是, 快速呈现下的情景学习需要全局场景与目标位置之间的联结关系,同时受整合表征对注意引导的自上而下影响。
线索学习过程可以形成整合目标和干扰物空间关联的感知单元。
具体来说,这个感知单元在重复过程中的形成和强化可能伴随着其视觉显著性的增强,并以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捕获空间注意。
这一过程还受到空间注意和工作记忆的限制。基于我们的研究结果,所有的视觉刺激可以同时保留在注意窗口并组合在一起,有效地在300毫秒内编码到工作记忆中。
这些暂时学到的场景信息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会储存在长时记忆中,并在之后重复出现时被提取出来用来引导注意集中到目标位置。
另外,最近的研究表明, 学习干扰项布局也可以在不预测目标位置的情况下促进目标检测。
Vadillo等人观察到,即使重复场景中干扰项无法预测目标位置,视觉搜索中也存在情景线索效应。
他们认为被试学会抑制通常被干扰项占据的位置,这反过来有助于发现目标项。
因此,在研究中, 全局场景的学习有可能随着情景信息的快速呈现而抑制干扰项的位置,从而使目标更加突出以便于加快搜索目标的速度 。
基于此,Zinchenko等人也表明,广泛的注意集有助于更新全局情景表征从而使形成的情景记忆更能灵活地适应目标的变化。
既然快速呈现下更可能对全局场景进行学习,那么 快速呈现下是否也会习得全局场景中的任务无关信息。
在两个实验中的学习阶段,被试在快速或慢速呈现下执行情景线索搜索任务,他们必须在白色和黑色干扰项中寻找一个嵌套其中的指定颜色的目标项。
也就是说, 被试只需专注于与任务相关的项目子集,而忽略另一组颜色不一致的任务无关的项目子集。
被试在随后迁移阶段中执行了相同的任务,但他们不知道,关于任务相关性的指令在一半场景中颠倒。
例如,先前在学习阶段中的无关(相关)的场景在迁移阶段中变得相关(无关)。对于另一半场景(作为基线),指令与学习阶段中的保持一致。
我们证明了 在快速呈现下学习的情景线索可以迁移到指令反转(即任务相关性对调)的场景中。
这表明 在初始学习阶段中的场景只呈现300毫秒时,也可以对任务无关场景进行学习。
实验6中被试在2500毫秒的呈现时间下表现出了情景线索效应,但在迁移阶段并没有完成情景线索的迁移,这说明被试没有学到任务无关的场景信息。
在当前的研究中,快速呈现不会阻碍任务无关场景的学习,因为它同时将注意指向了任务相关场景和任务无关场景。
对于这一发现,我们认为300毫秒的呈现可能太快了以至于被试无法控制在整个视觉场景中的注意分配。
也就是说,被试在忽略部分场景(即,不相关的搜索项)之前至少需要先看一眼全局场景,以确定哪些项目需要注意或者忽略的。
因此, 被试在快速呈现条件下对项目的空间布局形成了全局感知,并且不可避免地关注任务无关场景,从而将相关和不相关的场景结合成一个情景记忆。
此外,错误率分析中得到的结果也符合这一想法。 在快速呈现的搜索场景中观察到的高错误率可以解释为未能通过有限的选择性注意对局部场景的细节进行处理。
也就是说,300毫秒的快速呈现时间可能只能够进行比如全局的、非选择性的粗略处理,反而带来更高的感官噪声。
这种高感官噪声再加上由反应阈限引起的潜在的高决策噪音,最终会产生更多的错误反应。
此外,这些结果也与Vadillo等人的观点一致,即 以往的研究低估了情景线索中选择性注意的重要性。
例如,它表明注意选择对情景学习很重要;然而任务需求决定了感知学习可以达到的水平。
实验证实了前/背景的分割可能会在全局处理后自然发生,这可能是因为被试有足够的时间从全局层面放大到高度详细的信息处理。
比如任务相关场景的处理,从而导致场景分割以及注意的局部集中,然后在情景记忆中仅构建了与任务相关场景的空间表征。